|
光伏发电两极分化:分布式发电爆发 集中式电站缓进光伏发电两极分化 近两年快速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近日,国家能源部正式发布《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公布了2017—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规模。 其中,对于目前弃光限电严重的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暂不下达各年度新增建设规模,待弃风限电缓解后另行下达。包括河南在内的其他地区虽没明确暂停,但也要求“根据本地区能源规划、市场消纳等条件有序建设”。 “暂建或停建的,主要是集中式电站项目。”河南宏飞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赵先生向记者表示,由于地面电站对组件、逆变器等要求如今越来越高,向中东部省份转移,是当前光伏电站解决弃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中东部发电效率,远低于新疆、青海等地,这对企业盈利能力和行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他举例,一般宁夏的光伏电站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能达到1400小时,青海能达到1600小时,而河南,在1000小时左右。同时由于河南土地成本更高,在投资方面,也会比上述地区增加不少成本。他坦言,前几年依靠补贴政策,地面电站大幅上马,如今市场上不少做电站的公司都已经不再做集中式电站项目。“集中式电站解决盈利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层面,比如提高光照转换效率和采用效率,才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土地等投资成本上升带来的收益压力。但技术升级不是那么迅速,这与弃光一样,是目前集中式电站的难处。”他说。 相比集中式电站的增量放缓,分布式光伏发电,则由于不存在弃光限电问题,且获得了诸多鼓励政策,从去年开始突然爆发。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就达711万千瓦,同比增长2.9倍。而近日,我省也印发《2017年光伏扶贫工作推进方案》,通过300千瓦以下的村级小电站,实现大量农村屋顶的发电利用,进行光伏扶贫。 “今年河南的新增光伏建设规模,主要用在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和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方向。”光伏行业市场人士张先生认为,一方面,借助光伏扶贫以及农村电力改革等契机,分布式发电在农村市场能够迅速铺开;另一方面,家用和工商业分布式领域的成熟,也会把行业带上一个新市场,这都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会快速增长。“这与当初缺乏规划和考虑消纳问题而出现降速的集中式电站建设,形成了鲜明对比。”张先生说。 补贴下调预期加大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潜力正在释放,但业界始终担心的光伏价格下调预期,似乎也离得不远。 “国家一直强调会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今年分布式发电的大幅上马和市场的成熟,加上弃光现象始终没有解决,这都给补贴下调带来了机会。”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刘先生表示。 补贴下调,或意味着企业将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中,大多认为光伏发电当前想要依靠自己能力去盈利,难度仍然较大。 刘先生以分布式发电为例介绍,目前对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的规定,即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全电量补贴的政策,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通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予以支付,由电网企业转付。而目前光伏发电企业的成本,则维持在大约0.8元/千瓦时,这就意味着消减了企业发电近一半成本的补贴一旦下调,一些区域的光伏企业,将受到明显打击。 事实上,早在去年,业界就盛传光伏发电的补贴将有所下调,此后,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也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和0.85元。刘先生称,河南长期享受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但目前已下降到0.85元/千瓦时,这也使得光伏电站项目更受到冷落。 在这个过程中,分布式光伏项目则维持着0.42元/千瓦时的电价。“不调整的一个原因在于分布式光伏并网难度大、配件质量风险高,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些瓶颈正在逐步突破,装机速度明显加快,也让补贴下调有了可能。”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补贴下调预期加大的同时,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储能技术正在成为光伏发电新一轮的支持方向。在装机量“优胜劣汰”的同时,支持政策将向储能等行业领域方向转变。 “对光伏发电来说,其循环机制仍有待建立和健全。”张先生认为,当前光伏发电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融资环境、企业实力、运营经验都比前两年有了很大提高,这给光伏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在补贴下调预期下,还要尽快解决高光照时间通道拥堵、电网负荷过大等基础性问题。“包括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农村电网改造等问题,都有待完善。”张先生说。 |